100%

卷九百五十二 ◎木部一

 

  ○木上

  《易》曰:巽为木。坎,其於木也,为坚多心;艮,其於木也,为坚多节;离,其於木也,为科上槁。(坚多心为刚中也。山木,坚心也。多其节,令阴气,故曰科,空也。为日所干,故上槁也。)

  又《墒翟》曰:地中生木,升。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。

  《书》曰:兖州,厥木惟乔,厥贡惟木。

  又《洪范》曰:五行,三曰木,木曰曲直,曲直主酸。

  又《说命》曰:木从绳则正,后从谏则圣。

  《诗》曰:黄鸟于飞,集于灌木,其鸣喈喈。(灌木,丛木也。)

  又曰:荏苒柔木,君子树之。涂却行言,心焉数之。(荏苒,宽柔貌也。木,椅、桐、梓也。)

  又曰:南有乔木,不可休息。汉有游女,不可求思。(兴也。南方之木美。乔,上竦者。思,辞也。汉上游女,无求思者。)

  又曰:后妃逮下,而无嫉妒之心焉。南有樛木,葛藟累之。(木下曲曰樛。)

  《周礼》曰:仲冬斩阴木,仲夏斩阳木。(阳木生南山,阴木生北山。)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孟春之月,盛德在木。孟夏之月,毋伐大树。

  《乐记》曰:土敝则草木不长,水烦则鱼鳖不大。

  《稽命徽》曰:出号施令合民心,作乐制礼得天心,则草木有益於人,长以养民也。王者得礼掷昶,则泽谷掷晷生赤木。

  《礼斗威仪》曰:君乘木而王者,其政升平,则草木丰茂。

  《左传》曰:山有木,工则度之。

  又曰:鸟则能择木,木岂能择鸟?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木者阳精,生於阴。故水者,木之母也。木之为言触也,气动跃也。其字,八推十为木。八者阴,合十者阳数。

  《春秋运斗枢》曰:黑精用事,百木共一根。(百枝木共一根,天下共一主之徵也。)

  《春秋繁露》曰:木有变,春凋冬荣,繇。贞刚精锐,尾馛治之。

  《北魏书》曰:崔亮为雍州刺史。城北渭水,浅不通舡,行人艰阻。亮谓僚佐曰:"昔杜预乃造桥,况此有异长河;且魏、晋之日,亦自有桥。吾今决欲造之。"咸曰:"水浅不可为浮桥,泛长无常,又不可施柱,恐难成立。"亮曰:"昔秦居咸阳,横渡渭,以像阁道,此即以柱为桥。今惟虑长柱不可得耳。"会天大雨,山瞬旦至,浮山长木数百根,藉此为用,桥遂成立,百姓利之,至今犹名崔公桥。

  《后周书》曰:沙苑之役,齐神武夜遁,追至河上,复大克获,前后虏其卒七万,献俘长安,还军渭南。于是所徵诸州兵始至,乃於战所,准当时兵士,人种树一株,以旌武功。

  又曰:王罴以功授右将军、西河内史,辞不拜。时人谓之曰:"西河大拜,俸禄殷厚,何为致辞?"罴曰:"京洛材木尽出西河。朝贵营第宅者,有求假。如其私办,即力所不堪;若科发民间,又违法宪。以此辞耳。"

  《唐书》曰:贞观中,山南献木,连理,交错玲珑,有同罗木,一丈之幹,并枝者二十馀所。

  又曰:代宗大历十二年,成都府人郭远,因樵爨获瑞木一茎,有文曰:"天下太平",献之。以示百官,宰臣奏贺曰:"至德之化,先贲於草木。太平之符,遂形文字。伏望藏於秘阁,宣付史馆。"

  又曰:贞观初,陈留雨木,皆大如指,长寸馀。每木有孔通中,所下其立如植。

  《管子》曰:桓公问:"民饥寒,室屋不治,墙垣坏不筑,为之柰何?"管子曰:"休途树掷軎。"公令左右休途树枝。其年民治室屋,筑墙垣。公问之,管子曰:"一树而息百乘,丁壮弹其下,终日不归;父老拊树而论,终日不归。今吾休之,日中无尺阴,行者疾走,父老归而治室。"

  《老子》曰:天下掷炅柔,驰骋天下掷炅刚。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;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柔弱,生之徒;刚强,死之徒。合抱之树,生於毫末。

  《庄子》曰: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,见木焉,其大也。然必有异材。从而视其细枝,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;俯而视其大根,不可以为棺椁。舐其叶,则舌烂;嗅之,则使人狂酲。子綦曰:"杆果不材之木,以至其大矣!"

  又曰:庄子行於山中,见大木,枝叶盛茂,彩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。问其故,曰:"无所可用。"织子曰:"杆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矣。"

  《孟子》曰:孟子谓齐宣王曰:"所谓故国者,非谓有乔木之谓也,有世臣之谓也。"

  《孙卿子》曰:山下望十亩之木,若着;而求着者,不上折也。

  又曰:林木茂,斧斤至。

  又曰:玉在山而木润。

  《孔丛子》曰:夫子墓方一里,诸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之。

  《试萦》曰:木之精气为毕方。

  《慎子》曰:廊庙之中材,盖非一木掷軎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今夫爚蝉者,务在乎明其火,振其树而已。火不明,虽振其树,何益?(虽振其树,蝉飞去,不能得,故曰何益。)明不独在乎火,在於暗。(暗无所见,火乃光耳,故曰在于暗中。)当今之时世,暗甚矣。人主有能明其德者,天下之士当归之也,若蝉之赴明火也。

  又曰:子之於父母也,一体而两分,同气而异息,若草莽之有华实也,树木之有根心也。

  又曰:树木盛则飞鸟归之,刍草美则禽兽归之,人主贤则豪桀归之。

  《韩子》曰:待自直之箭,则百世无矢矣;待自圆之木,则千岁无轮矣。

  又曰:君者壤地,臣者草木。

  《商子》曰:蠹众则木折,隙大则墙坏。

  《文子》曰:叶落者,风摇之;十浊者,物挠之也。

  又曰:甘泉必竭,良木必伐。

  《符子》曰:木生蝎,蝎盛而木枯;石生金,金曜而石流。

  又曰:水生於石,未有居石而溺;火生於木,未有抱木而焦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卓木洪者为本,而杀者为末;禽兽之性,大者为首,而小者为尾。末大於本则折,尾大於腰则不掉。故食其口而百节肥,灌蒲熬而枝叶美。

  又曰:夫树木,灌以潦水,畴以肥壤,千人养之,一人拔之,则必无馀蘖。况以一国同伐之,虽欲久,岂可得哉!

  又曰:山生金,反自刻;木生蠹,反自食;人生事,反自贼。(贼,败也。)

  又曰:今夫徙树者,失其阴阳之性,则莫不枯槁。(失,犹易也。)故橘之江北,则化而为枳;鸲鹆不过济、貉,度汶而死。

  又曰:日冯生阳阏,(日冯,木之先也。)阳阏生鳞鲐,(音台。)鳞鲐生干木,幹木生庶木。凡根枝者生庶木。(根枝木名也。)

  又曰:高山深林,非为虎豹也;大木茂枝,非为飞鸟也。

  又曰:天有明,不忧民之徊蘙。百姓穿徽翠牖,自取炤焉。地有财,不忧民之贫也。百姓伐木艾草,自取富焉。

  又曰:郢人有买屋栋者,求大三围之大木。而人予车毂,跪而度之,巨虽可而长不足。(巨,大。云长不足,言其短也。)

  又曰:食木者多力而恶,(熊犀之属是也。)食草者善走不愚。(麋鹿之属是也。)

  又曰:良匠不能断金,巧冶不能铄木。金之势不可断,而木之性不可铄也。

  又曰:高阳魋(或曰:高阳楚时王魋,宋大夫也。)将为室,问匠人。匠人对曰:"未可也!木尚生,加途其上,必将挠。以生材任重途,今虽成,后必败!"高阳应曰:"不然!夫木枯则益劲,途乾则益轻。今虽恶,后必善。"匠人穷於辞无,以对,卒为屋。其始成均然善也,而后果败。此直於辞,而不可用者也。

  又曰:舍茂木而集於枯,不弋鹄而鸟难与有图。(图,谋也。言其硬蘙。)

  又曰:质的张而弓矢集,林木茂而斧斤入。非或召之,形势所致也。

  又曰:冬冰可折,夏木可结。时难得而易失,木方茂盛,终日彩而不知。秋风下霜,一夕而殚。(殚,尽也。)

  又曰:佐祭者得常,救斗者得伤。荫不祥之木,为电所扑。(扑,击也。)

  又曰:金胜木者,非以刀残林也;土胜水者,非以璞(音朴,土块也。)塞江也。

  又曰:剞劂销(音削。)锯,非良匠不能以制木;炉橐埵(音杂。)坊设,(炉、橐、埵,皆冶坊之形也。)非巧冶不能以治金。

  又曰:羽翼美者伤骨骸,枝叶美者害根茎。能两美者,天下无之也。

  又曰:凡见叶落而知岁,故叶落而长年悲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桂阳太守江夏张辽,字叔高。田中有树,遣客伐之,六七十下,血出。客惊怖归,以其事白叔高。叔高大怒,曰:"树木汁出,此何言血!"因自严行,复斫之,血大流。叔高使先斫其枝叶,有一空处,白头公,可长四尺,忽出,往赴叔高。叔高乃逆格之,如此凡时四头。左右皆怖,伏地,而叔高恬如也。徐熟视,非人也。遂伐此木。其年召辟侍御史,后为兖州刺史。以二千石尊过乡里,白日衣绣,荣美如此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山中大树能语者,非树语也,其名曰灵阳山。夜枷髐者,皆古枯所致,勿怪也。甲子日称仙人者,树也。

  《孙绰子》曰:海上人与山客辨其方物,海人曰:"鱼额者华山之顶,一吸,万顷之波。"山客曰:"邓林有木,围三万寻,直上千里,旁荫数国。"有人曰:"东极有大人,斩木为策,短不可支,钓鱼为鲜,不足充饥。"

  《金楼子》曰:利水内有木材。玄嘉中,大水,有十馀段木流出,斧迹未灭。俗云:"汉将将攻越,筑城浮木於利水。未运之前段一夜中,忽失数千段,时或见之。今所见木,岂非昔鬼匿之木乎?"

  《山海经》曰:少室山,木名帝休,黄花黑实,服之不怒。

  《阴符经》曰:火生于木,祸发必克。

  《仙序》曰:王须,少年入学,最远,涂却常先,流辈怪之。常见如提木三尺馀,至则拄屋间。流辈知之,取看,后不见。

  《正论》曰:师旷曰:"人骨法,犹木有曲直。曲者为轮,直者为舆。檀宜作辐,榆宜作毂。"

  《玄中记》曰:千岁树之枝,中央下,四边高。百岁之树,其汁赤如血。

  又曰:大树之山西,有彩华之树。服之,则通万国之言。

  《博物志》曰:圆丘山有不世树,食之寿。

  《世贽记》曰:聚窟洲中,申未,地上有大树,与枫木相似,而华叶香闻数百里,名为返魂树。於玉釜中煮,取汁如黑粘,名之为返生香。香气闻数百里,死尸在地,闻气乃活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九百五十三 ◎木部二

 

  ○木下

  郭子横《洞冥记》曰:太初三年,东方朔从西那国还汉,得声风木枝十枚,九尺,大如指,真可爱。缙云封禅之时,许贡其木为车辇之用。此木生因洹之水,则《禹贡》所谓因洹也。其洹出甜波树,上有紫燕、黄鹄集其间。实如细珠,风吹枝如玉磬,因以为名。春夏馨香,秋冬声清。有武事则如金革之响,有文章则如琴瑟之音。上以枝遍赐群臣,百岁者皆以此枝颁赐。人有疾者,枝则汗出;世者,枝则折。昔老聃在於周世,言七百年枝未汗。偓佺生於尧时,已年三千岁,植此竟未折。上乃以枝赐朔,朔曰:"臣已见枝三遍枯死,死而复生,何啻于汁折而已哉?"里语曰:"年未半,枝不汗。"此木五千岁一湿,万岁一枯。缙云之世,此树生於阿阁间也。

  又曰:玄光玄年,起寿福灵坛,阔百步。四周起铜梁银木,上列种垂龙之木。木似青梧,高十丈。有朱露,色如丹汁,洒其叶,落地皆成珠。其枝似龙之倒垂,赤曰珠枝树。此坛高八尺,文错杂金色。

  虞喜《志林》曰:东海之鱼坠一鳞,昆仑之木落一叶,圣人皆能知之。

  王韶之《始兴记》曰:汉将灭越,越王筑城伐木。将运之,一夜,木数千件顿亡,越亡之徵。

  《方言》曰:木细枝谓之杪,江淮扬楚之间谓之篾。

  《盐铁论》曰:茂木之下无丰草,大块之间无美苗。

  《搜神记》曰:卢江舒县陵亭有流水,边有大树。常有黄鸟数千枚巢其头,下有故祠。后见一妇人着绣衣,自称黄祖,能兴云雨。

  《地境图》曰:财在丘虚者为木变,故木有折枯者,其旁有财。折所向在焉:其在南方,去木八尺;其在东方,去木六尺。

  《楚辞》曰:一夫九首,拔木九千。

  又曰: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。

  又曰:罾何为于木上?

  又曰:攀芙蓉兮木末。

  又曰:树轮囷以相纠兮,林木跃骫。(音委,枝叶盘纡也。)

  左思《蜀都赋》曰:其树则擢修幹,竦长条,扇飞云,拂轻宵。羲和假于道於峻岭,阳乌回翼乎高标。

  王彪之《闽中赋》曰:木则藤虹,笼彩於峻。丛流星丽,光於高林。

  ○松

  《书》曰:青州,厥贡漆、丝、枲、铅、松、怪石。

  《诗》曰:徂来之松,新甫之柏。(徂来、新甫,山也。)

  又曰:松柏丸丸,松桷有梴,旅楹有闲。

  又曰:山有乔松,隰有游龙。(松,木也;龙,红草也。)

  又曰:茑与女萝,施于松柏。

  又曰:淇水悠悠,桧楫松舟。

  又曰:如松柏之茂,无不断承。(如松柏掷軎叶,常茂盛,无衰落时也。)

  《左传》曰:晋侯使张骼、辅跞致楚师,求御於郑。(欲得郑人自御,知其地厉迨也。)郑人卜宛射犬,吉。子太叔戒之曰:"阁国之人,不可与也!"(言不可与等也,欲使蒲鞍下人。)对曰:"无有众寡,其上一也。"太叔曰:"不然,培塿无松柏。"(培塿,小阜。松柏,大木。)

  又曰:楚郏敖即位,王子围为令尹。(康王弟。)郑行人子羽曰:"是谓不宜,必代之昌。松柏之下,其草不殖。"(言楚君弱,令尹强。物不两盛。)

  《礼记》曰:其在人也,如竹箭之有蟛蘙,如松柏之有心也。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,故贯四时,而不改柯易叶。

  《礼斗威仪》曰:君乘木而王,其政平,则松为常生。

  《论语》曰:哀公问社於宰我,宰我对曰:"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。"

  又曰: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
  《史记》曰:松柏为百木长也,而守宫阙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贾山言治乱曰:"秦为驰道五十步,三丈而树,厚筑其外,隐以金椎,(服虔曰:作壁通道。隐,筑也。以铁锥筑之。)树以青松,为驰道之丽,使其后世曾不得逍遥而托足焉。"

  应劭《汉官仪》曰:秦始皇上封泰山,逢疾风暴雨,赖得松树,因封其为五大夫松。(秦山云岱宗。小天门犹有秦时五大夫松。)

  张勃《吴录》曰:丁固,字子贱,会稽人。宝鼎中,拜司徒。初为尚书,梦松树生腹上,谓人曰:"松字,十八公也。"后十八年为公,遂如梦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山涛遭母丧,归乡里。涛虽年老,居丧过礼,手植松柏。

  又曰:庾顗(我来切。)见和峤曰:"森森如千丈松,虽磥砢多节目,施之大厦,梁栋之用!"

  又曰:慕容垂攻符丕,在邺粮竭,马无草,但削松木而食之。

  《宋书》曰:顾欢好学。乡中有学舍,欢贫尾馛受业,於舍壁后倚听,尾簜忘者。夕则燃松节读书。

  《齐书》曰:张堪好於斋前种松柏,时人曰:"张堪屋下陈尸。"

  《梁书》曰:陶弘景特爱松风,庭院皆植松。每闻其响,欣然为乐。有时独游泉石,望见者以为仙人。

  《陈书》曰:张讥,字直言。后主嗣位,为国子博士、东宫学士。后主常幸锺山开善寺,召从臣坐於寺西南松林下,敕讥竖义。时索麈尾未至,后主敕取松枝,手以属讥,曰:"可代麈尾。"顾群臣曰:"杆即张讥后事。"

  《后魏书》曰:甄琛丧父,於茔兆之内,手种松柏。隆冬之月,负掘水土。乡老哀之,咸助力。十馀年中,坟成木茂。

  又曰:彭城王勰从幸代都,次于上党之铜鞮山路,大松树十数根。时帝进伞,遂行而赋诗,令人示勰曰:"吾作诗虽不七步,亦不言远。汝可作之,比至吾所令就也。"勰去帝十馀步,遂且行且作,未至帝所而就。诗曰:"松林经几冬,山川何如昔?风云与古同。"帝大笑曰:"汝此诗亦责我耳。"

  《唐书》曰:拔野古仆骨东境,其地丰草,人皆敦富,土多霜雪。其地北东里曰康于河,有松木,入水一二年,乃化为石,其色青。有国人居住,其人谓之康干,名为石后,仍松文。

  又曰:贾嘉隐年七岁,以神童召见。时太尉长孙无忌、司空李勣於朝堂立语,戏谓嘉隐曰:"吾所倚者何树?"嘉隐对曰:"松树。"勣曰:"杆槐也,何忽言松?"嘉隐曰:"以公配木,则为松树。"无忌连问之:"吾所倚何树?"嘉隐对曰:"槐树。"无忌曰:"汝不能矫对耶?"嘉隐应声曰:"何须矫对,但取其以鬼配木耳。"

  《穆天子传》曰:天子昇长松之磴。(山有长松也。)

  《说苑》曰:智襄子为室,美士茁夕焉。智伯曰:"室美矣夫?"对曰:"美则美矣,意臣亦有惧也。"智伯曰:"何惧?"对曰:"臣以康秉笔事君,记有之曰:'高山峻原,不生草木;噬柏之地,其土不肥。'今土木胜人,臣惧不安人也。"室成三年,而智氏亡。

  《周书》曰:太姒梦周梓化为松。

  《庄子》曰:孔子曰:"天寒既至,霜雪既降,吾是知松柏之茂。"

  《试萦》曰:荆有长松文梓。

  《孙卿子》曰:岁不寒,尾馛知松柏;事不难,尾馛知君子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故百仞之松,本伤於下,而末槁於上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松三千岁者,皮中有聚芝,如龙形,名曰飞节芝。

  又曰:《玉策记》称:"千岁松树,边枝起上,枝不长,望而视之有如偃盖。其中有物,或如青牛、青羊、青犬,或如人,服之皆寿万岁。"

  又曰:天陵偃盖之松,大谷倒生之柏,凡此诸木,皆与天齐其长,也等其久也。

  又曰:谓夏必长而荠麦枯,谓冬必凋而松柏茂。

  《符子》曰:符子与子登乎太山,下临千仞之渊,上荫百丈之松,萧萧然神王乎一丘矣。言不出乎耒耜,心不过乎俗人,其犹木犬守户,瓦鸡伺晨矣。

  《先圣本记》曰:许由喻遨帝意,曰:"帝坐华堂,面双阙,君之荣顾亦得矣。余坐华堂,森然有松生於牖。虽面双阙,无异乎鸾之荣昆仑,余安知其一所以取荣哉?"帝美由,师之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伏生者,当汤时为木正。常食松脂,自作石室。周武王祠之。偓佺好食松实,能飞行逮走马。以松子遗尧,不能服。

  《异苑》曰:汉末大乱,宫人、小黄门上墓树上避兵,食松柏实,遂不复饥,举体生毛,长尺许。乱离既平,魏武闻而始收养,还食穀米,齿落头白。

  《少神境记》曰:荣阳南有石室,室后有孤松千丈。常有双鹄,晨必接翮,夕辄偶影。传云:昔有夫妇二人,俱隐此室中,年既数百,化为双鹄。一者失之,寻为人所害;一者独栖此松,茕立哀唳。

  《玄中记》曰:松脂沦入地中,千岁为伏神伏苓。

  《博物志》曰:荒乱不得食,可细切松柏叶,水送令下,随能否,以不饥为度,粥清送为佳。当用柏叶五合,松叶三合,不可过度。

  《嵩高山记》曰:嵩高丘有大松树,或百岁、千岁。其精变为青牛,或为伏龟。彩食其实,得长生。

  《云南记》曰:云南有丈松,子如新罗松子。

  周景式《庐山记》曰:石门岩即松林也。南临石门涧,涧中仰视之,离离骈麈主尾,号为麈尾松。西岭异然如马鬛。又叶五粒者,名五粒松,服之长生。

  《范子计然》曰:松脂出陇西,如胶者善。

  《圣贤冢墓记》曰:《东平王无疆传》云:"王归国,思京师。后薨,葬东平,其冢上松柏皆西靡。"

  《汉武内传》曰:药,松柏之膏,服之可延年。

  焦赣《易林·需之坤》曰:温山松柏,常茂不落。

  《广州先贤传》曰:顾琦至孝。母丧,琦独立坟,历年乃就。居丧逾制,种松柏成行。

  王羲之《游郡记》曰: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,在岛屿上。皆生松,故曰噬门也。

  《豫章记》曰:徐孺子墓在郡南。时杜牧守徐兴于墓边种松,太守谢景立碑,太守夏侯嵩於辈颠立思贤颂碑,今并在。松大合抱。

  《本草经》曰:松脂,一名松膏,一名松肪,味苦,温中,久服轻身延年。

  《世说》曰:孙兴公,自言见止足知分。斋前种一株松。高世远时邻居,谓孙曰:"松树子非不森然可怜,但永无栋梁耳。"孙公曰:"枫柳虽复合抱,亦曷所施也?"

  又曰:李玄礼冽冽,如长松下风;周君飕飕,如小松下风。

  《金楼子》曰:梁武帝拜山陵,杖而后起,涕泪所洒,松为变色。

  《颜氏家训》曰:齐世有席毗者,清幹之士。官至行台尚书,嗤鄙文学。嘲刘逖云:"君辈词藻,譬若朝菌,须臾之玩,非弘材也!岂若吾徒,比千丈松树,常有风霜,不可凋悴矣。"刘应之曰:"可哉!"

  《西京杂记》曰:东都龙兴观有古松树,枝偃倒垂,相传云已经千年。常有白鹤飞止其间。蔡孚赋《偃松》篇,玄宗赐和御书,刻石记之,公卿咸和焉。

  《晋阳记》曰:郡西北有松树,枝条郁茂,垂阴数亩。传云陶桓公样柯成此树。

  《梦书》曰:松为人君。梦见松者,见人君之徵也。

  宋玉《风赋》曰:夫风缘於太山之阿,舞於松柏之下。

  《扶风歌》曰:南山石嵬嵬,松柏何摧摧!上枝拂青云,中心十数围。

  《古艳歌》曰:马啖柏叶,人啖松脂。不可常饱,聊可遏饥。

  庾肃之《松赞》曰:流润飞津,沉精幽结。贞蕤含芳,仰拂素雪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九百五十四 ◎木部三

 

  ○柏

  《书》曰:荆州,厥贡杶、幹、栝、柏。

  《诗》曰:《邶·柏舟》,言仁人而不遇也。卫顷公之时,仁人不遇,小人在侧。泛彼柏舟,亦泛其流。(柏木,所以宜为舟也。)

  又曰:《鄘·柏舟》共姜自誓也。卫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誓而不许,故作是诗也。泛彼柏舟,在彼中河。

  又曰:徂来之松,新甫之柏。(新甫,山名。)

  《周礼》曰:冀州,其利松、柏。

  《礼记》曰:礼之於人也,如松柏之有心也。

  《五经通义》曰:诸侯冢树柏。

  《尔雅》曰:柏,掬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武帝造柏梁殿,与群臣宴其下。(又云作柏梁台)

  又曰:朱博为御史大夫,咐晷列柏,有野乌数千栖其上。(《颜氏家训》曰:朝夕乌也,文士往往误作乌鸢用之。)

  又曰:昭帝时,长安诸陵柏树枯倒者,悉起生叶,虫食作字:"公孙病巳立。"后昭帝崩,昌邑王即位,二十七日被废,迎立宣帝,名病巳,后假为祠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李询遭父母丧,六年躬自负土树柏,常住冢下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陈留虞延为郡督邮。光武巡狩至外黄,问延园陵柏树株数,延悉晓之,由是见知也。

  王隐《晋书》曰:王裒,字伟玄。痛父椿以命终,绝世不仕。立屋墓侧,旦夕常至墓前朝拜,辄悲号断绝。墓前一柏树,褒常所攀援,涕泣所着,树色与凡树不侔。

  萧方等《三十六国春秋》曰:王敦令郭璞筮卦,曰:"明公起事,祸必不久。"敦怒曰:"卿寿几何?"曰:"命尽日中。"引出斩之,璞曰:"当何之乎?"曰:"南山之首。"曰:"我知之矣,必在双柏之间乎?"时有鹊巢而甚茂。

  《宋书》鲁郡孔子旧庙有柏树二世觋,经历汉、晋,其大连抱,士人崇敬之莫犯也。江夏王义恭悉遣人取之,父老皆叹息。

  《齐书》曰:王俭,字仲宝。司徒袁粲见之,叹曰:"宰相之门也,栝柏、豫章虽小,已有栋梁之器!"

  又曰:江夏王锋,以明帝失权,常忽忽不乐。着《修柏赋》以见其志,曰:"既殊群而抗立,亦含贞而挺正。岂春日之自芳?亦霜下而为盛!冲风不能摧其枝,积雪不能改其性!虽坎壈於当年,庶后雕之可咏。"时鼎业潜移,锋独慨然,有兴复之意。

  又曰:王晏之为员外郎也,父普曜斋前柏树忽成梧桐。论者以为,梧桐虽有栖凤之美,而失后雕之节。

  《梁书》侯景既陷台城,都下王侯庶姓庙树咸见残毁,惟文宣太后庙四周柏树独郁茂。及景港南郊,都官尚书吕季略说景,令伐此树,以立三桥。斫南面十馀株,再宿悉枿生,便长数尺。时既冬月,翠茂如春。贼乃大惊,恶之,使悉斫杀。识者以为,昔僵柳起于上林,乃表汉宣之应;庙树重青,必彰陕西之瑞。

  《北齐书》曰:魏兰根丁母忧,居丧有孝称。将葬常山郡境,先有董卓祠,祠有柏树。兰根以卓凶逆无道,不应立祠至今,乃伐柏以为椁材。人或劝之不伐,兰根尽取之,了尾昰惧。

  又曰:樊卫性至孝,丧父,负土成坟,植柏方数十亩,朝夕号慕。

  又曰:文宣王曾晋阳夜宿松门岭,有数株松,皆已千年,枝叶疏茂,似有神物所托。文宣时已被酒,向岭瞋骂,射中一株,未几枯死。

  《后周书》曰:武帝伐齐,永昌公椿屯鸡栖原。齐王宪密谓椿曰:"兵者诡道,去留不定。枷而作,不得遵常。汝今为营,不须张幕,可伐柏为庵,示有形势,令兵去之后,贼犹致疑也。"齐王分军万人,向千里径会,被敕追还,率兵夜返。齐人果谓柏菴为帐幕,不遣军退,翌日始悟。

  《隋书》曰:蔡景王整,文帝弟也。周明帝时,以武玄军功赐爵。从武帝平齐,力战而死。文帝初居武玄之忧,率诸弟负土为坟,人植一柏。四根郁茂,西北一根整栽者独黄。后因大风雨,并根失之,果不终吉。

  《唐书》曰:长寿二年冬十月,万像神宫侧有柽松树,皆变为柏。

  又曰:狄仁杰补大理丞时,将军权善才坐斫昭陵柏树,仁杰奏其罪免职。高宗怒,令诛之。仁杰进曰:"若人假使盗长陵一抔土,陛下何以加之?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,钦簇之后,谓陛下为苛主。臣不可奉制。"帝意稍解。

  《孙卿子》曰:柏经冬而不凋,蒙霜而不变,可谓得其真矣。

  《国语》曰:高山峻原,不生草木;噬柏之地,其草不肥。

  《山海经》曰:三珠树,生赤水上。其为树如柏叶,实皆为珠。

  又曰:白於之山,其上多松柏。

  《穆天子传》曰:甲申,天子升於大北之隥,而降休於两柏之下。(有两树也。)

  《东方朔传》曰:孝武皇帝时,闲居无事,燕坐未央前殿,天新雨止,朔执干在殿阶独语。上呼问之,答曰:"殿后柏树上有鹊,立枯枝上,向东鸣。"上遣视,如朔言。上问何以知之,朔曰:"以人事言之,风从东方来,鹊尾长,靶掮则蹶,必当顺风而立,是以知东向鸣也。""何以知立枯枝上?"朔曰:"新雨止,生枝滑,枯枝涩,是以知立枯枝上。"上大笑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墓上树柏,路头石虎。

  《周礼》方相氏入虚驱魍像。魍像好食亡者肝脑,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于墓侧以禁御之,而魍像畏虎与柏。

  《列士传》曰:延陵季子解宝剑,带徐君墓柏树。

  《洞冥记》曰:磅山之北有穴,穴上有柏。昔李少翁於阆阴移来此穴,种此柏,已见扶桑三枯,海水涸竭。帝觉,遣人往穴掘,不见其根,惟见赤燕飞翻入云。移柏植於通灵台。

  《水经》曰:陉山有郑祭仲蒙、祭旧有。旧有一枯柏树,其尘根故株之上,多生稚柏,列秀青青,望之可喜。

  《从征记》曰:泰山庙中,柏皆三十馀围,夹两阶。赤眉常斫一树,见血而止,今斧创犹在。

  《地理志》曰:华山生文柏。

  《范子计然》曰:柏脂出三辅,上价七十,中三十,下十。

  《汉官仪》曰:正旦饮柏叶酒,上寿。

  《汉武故事》曰:柏梁台高二十丈,悉以柏香闻数十里。

  《列仙传》曰:赤松子好食柏实,齿落更生。

  《仙经》曰:服柏子,人长年。

  《三辅黄图》曰:汉文帝霸陵,不起山陵,稠种柏树。

  《三辅旧事》曰:汉诸陵皆属太常,又有盗柏者,弃市。

  《太山记》曰:山南有太山庙,种柏树千枝,大者十五六围。长老传云:汉武所植。

  《三齐记》曰:尧山祠旁有柏树,枯而复生,不知几世。

  《陈留耆旧传》曰:李充丧父,父冢侧有盗斫柏夜树者,充手刃之。

  《述征记》曰:柏谷,谷名也。汉武帝微行,所至处长傲宾於柏谷者也。谷中伍仑车地,夹以高原,林柏荫穷日,殆弗睹阳景也。

  《晋宫阙名》曰:华林园,柏二株。

  崔实《四民月令》曰:七月收柏实。

  《列异记》曰:陈仓人有得异物者,其形不类猪,亦不势羊,众莫能名。二童子曰:"杆为媪,常在地下食死人脑。若欲杀之,使柏叶插其头。"

  《幽明录》曰:王丞相槛妁景缚,请为一卦。卦成,郭意甚恶,云:"有震厄。公能命驾西出数里,得一柏树,截如公长,置常寝处,灾可消也。"王从之,数日果震,柏木粉碎。

  任昉《述异记》曰:卢氏县有灵君古冢,冢旁古柏二,枝条荫二百馀步,树文隐起,皆龟甲,坚如铁石。

  嵇康《养生论》曰:麝食柏而香。

  《楚词》曰:山中人兮芳杜若,饮石泉兮饭松柏。

  《古歌》曰:平陵东,松柏桐,不知何人劫义公。

  刘越石《扶风歌》曰:南山石嵬嵬,松柏何摧摧!上枝拂青云,中心十数围。洛阳发中梁,松柏窃自悲。谁能刻镂此?公输与鲁班。被之用丹漆,薰用苏合香。本自南山柏,今为宫殿梁。

  ○槐

  《周礼》曰:朝士掌三槐,三公位焉。

  又曰:司烜氏掌火,冬取槐檀之火。

  《左传》曰:赵宣子骤谏,公患之,使鉏麑贼之。晨往,寝门辟矣。盛服将朝,尚早,坐而假寝。麑退叹曰:"不忘恭敬,民掷犄也。贼民掷犄,不忠;弃君之命,不信。有一於此,不如死也!"触槐而死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树槐,听讼其下。(槐之言归也。情槛彘实也。)

  《春秋说》曰:槐木者,灵星之精。

  《尔雅》曰:櫰,槐,大叶而黑。(槐树叶大色黑者名为櫰。)守宫槐,叶昼聂宵炕。(郭璞注曰:守宫槐,昼日聂合,而夜忼布。晋儒林祭酒杜行齐说:在朗陵县南有一树,似槐,叶尽聚合相着,夜则舒布,即守宫也。江东有树,与此相反。俗因合昏晓昼夜,异其理等。宵炕,音忼。聂,合也。炕,张也。昼合夜开也。)

  《五经通义》曰:士冢树槐。

  《国语》曰:董叔将娶於范氏,叔向曰:"盍已乎?"曰:"欲为系援焉。"他日,董祁诉之范献子,曰:"不吾敬也。"献子执而纺之於庭槐,叔向过之,曰:"子盍为我请乎?"叔向曰:"欲而得之,又何请焉。"(纺,悬也。)

  《汉书》曰:昭帝玄始四年,山阳社中大槐树,吏人伐断之,其夜复自立如故。

  《晋书》曰:符坚僣号,自长安至于诸州,夹路皆种槐柳。百姓歌曰:"长安大街,夹路杨槐。下走朱轮,上有栖鸾。"

  又曰:大司马府有老槐树,殷仲文对而叹曰:"杆树婆娑,生意尽矣!"

  崔鸿《前凉录》曰:初,河西不生楸、槐、柏、漆。张骏之世,取於泰陇而植之,终於皆死。而酒泉宫之北隅,有槐树生焉,李玄盛着《槐树赋》。

  沉约《宋书》曰:孔子夜梦三槐之间、丰沛之邦有赤气。驱车对楚西北观之,见刍儿敌麟,伤其左足,薪而复之。

  《梁书》曰:庾肩吾常服槐实,年七十馀,目看细字,鬓皆黑。离乱之际,奔于江陵。

  《后周书》曰:韦孝宽之为雍州刺史。先是,路侧一里置一土堠,经雨颓毁,每须修之。自孝宽临州,乃勒部内当堠处植槐树代之,即免修复,行旅又得庇荫。文帝后见,怪,问,知之,曰:"岂得一州独尔,当令天下同之。"于是令诸州,道路一道里,种树一株;十里种三树,百里五树焉。

  《隋书》曰:高颎,字昭玄。领新都大监,每坐槐树下以听事,其树不依行列。有司欲伐之,物令存之勿去,示于后人。

  又曰:土回以孝闻,开皇初卒。子士雄,少质直孝友。丧父,复庐于侧,负土成坟。其庭前有一槐树,先甚郁茂。及士雄居丧,树遂枯死。服阙还宅,死槐复荣。高祖闻之,叹其父子至孝,下诏褒扬,号其所居为累德里。

  《唐书》曰:永崇二年,太平公主降驸马薛绍,以万年县为礼会之所。公主辂车,自兴安门南,至宣阳坊之西街,夜设燎炬,烈焰相属,夹路槐树多有死者。

  又曰:正玄中,度支欲取两京道中槐树为薪,更栽小树。先下符牒渭南县,县尉张造艉曰:"召伯所憩,尚勿剪除;先皇旧游,岂宜斩伐?"乃止。

  又曰:长庆中,虢州刺史萧佑奏:湖城县永房乡百姓阎酆,五代同居,家内槐一本,再生枝叶。

  《管子》曰:五沃之土,其木宜槐。

  《晏子春秋》曰:齐景公有所爱槐,使守,令犯槐者刑,伤者死。有醉而伤槐,且加刑焉。其女惧而告晏子,曰:"妾恐邻国闻之,谓君爱槐而残人,可乎?"晏子入言之,公出伤槐之囚,罢其禁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槐之生也,入季春,五日而兔目,十日而鼠耳,更旬而始规,顿慨叶成。(规,叶始开也。)

  又曰:九月官候,其树槐。(是月缮修守备,故官候树槐。槐,怀也,取怀近远也。)

  又曰:老槐生火。

  又曰:槐,市学也,树以青槐。燧人秋取槐檀之火,天之所复,地之所载,六合所包,阴阳所煦,雨露所扶。此皆生於父母,所阙于一和也。父天母地,故槐榆与橘柚合而兄弟;有苗与三危,通为一家。

  《抱朴子》曰:槐钟,新瓷合泥封之,二十馀日,蒲绊皮皆烂。乃洗之,如大豆,日服之。此物至补脑,早服之,令人发不白而长生。

  《太公金匮》曰:武王问太公曰:"天下神来甚众,恐有识者,何以待之?"太公曰:"请树槐于王门内,有益者入,尾嫳者距之。"

  《三辅黄图》曰:玄始四年,起明堂辟雍,为博士舍三十区,为会市。但列槐树数百行,诸生朔望会此市,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,雍雍揖让,论议槐下,侃侃訚訚如也。(事具礼部学校篇。)

  焦赣《易林·家人之乾》曰:千岁槐,身多斧斤。

  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新蔡郑敬,字子都,为郡功曹都尉。高懿厅事前有槐树,有露,类甘露者。懿问掾属,皆言是甘露,敬独曰:"明府政未能致甘露,但树汁耳。"懿不悦,托疾而去。

  杨咳戤《洛阳伽蓝记》曰:李昌年广陵王玄渊,初除仪同三司,总众北讨葛荣。夜梦着兖衣,倚槐树立,以为吉徵。问于杨玄慎,玄慎曰:"三公之祥。"渊甚悦之。玄慎退还,告人曰:"广陵死矣!槐种木旁鬼,死后当得三公。"广陵果为葛荣所杀,追赠司徒公,终如其言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九百五十五 ◎木部四

 

  ○桑

  《易》曰: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(苞桑,丛生桑也。)

  《书》曰:青州,厥篚檿丝。(孔安国曰:檿,桑蚕,丝中琴瑟弦。檿,於琰切。)

  又曰:伊陟相大戊,亳有祥,桑穀共竖於朝。(祥妖怪也。二木合生,七日大拱,不恭之罚。)

  《诗》曰:桑之未落,其叶沃若。(桑,女功之所起。沃若,犹沃然。)于嗟鸠兮,无食桑椹。桑之落矣,其黄而陨。

  又曰:交交黄鸟,止于桑。

  又曰:星言夙驾,税于桑田。(教民稼穑,务安急也。)

  又曰:爬甏懿筐,爰求柔桑。(柔桑,稚桑也。)

  又曰:蚕月条桑。(条桑,枝落彩其叶也。)

  又曰:猗彼女桑。(女桑,少枝,长条不枝落者,荐狞蘘彩之。)

  又曰:肃肃鸨行,集于苞桑。

  又曰:将仲子兮,无逾我墙,无折我树桑!

  又曰:隰桑有阿,其叶有傩。(阿然美貌也。傩然盛貌也。有以利人也。《笺》云:隰中之桑,枝条阿阿然长美,其叶又茂盛可庇荫人。兴者,喻时贤人,君子不用而野甫,有复养之德。)既见君子,其乐如何!

  《礼记》曰:季春之月,命野虞无伐桑柘。

  又曰:古者天子、诸侯,必有公桑、蚕室,近川而为之。

  《左传》曰:晋重耳及齐,桓公妻之,有马二十乘。公子欲安之,从者以为不可。将行,谋於桑下。蚕妾在其上,以告姜氏。姜氏杀之。

  又《宣》上曰:赵宣子田於首山,舍於翳桑。(田,猎也。翳桑,桑之多荫翳者。)见灵辄饿,问其病。应之曰:"不食三日矣。"食之,舍其半。问之,曰:"宦三年矣,未知母之存否。匠颤焉,(去家近也。)请以遗之。"使尽之,而为之箪食与肉,置诸橐以与之。既而与为公介,(灵辄为公甲士。)倒戟以御公徒而免。问其故,曰:"翳桑之饿人也。"问其名居,不告而退。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姜嫄游閟宫,其地扶桑,履大人迹,生稷。

  《春秋孔演图》曰:孔子母徵在游大冢之陂,睡,梦黑帝使请己往,梦交,语"女乳必於空桑掷晷"。觉,则若感,生丘於空桑掷晷。(乳生。)

  《尔雅》曰:女桑,桋桑。(郭璞症曰:俗呼小桑长条者为女桑树。桋音提,又音夷。)檿(乌点切。)桑,山桑。(《诗》曰:其檿其柘。材中弓也。)檿、桑柳丑,条。(阿那垂条也。)

  《史记》曰:齐、鲁千亩桑,其人与千户侯等。

  又曰:吴公子光伐楚,拔居巢、锺离。初,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,二女家怒相灭。两边邑长闻之,怒而相攻,灭吴植颠邑。吴王怒,故遂伐楚。

  《汉书》曰:息夫躬免官归国,未有第宅,寄居丘亭。奸人以为侯家富,常夜守之。贾惠往过躬,教以祝盗方:以桑东南指枝为匕,画北斗七星其上,躬夜自被发,立中庭,向北斗持匕招指祝盗。人有上书言躬怀怨恨,系洛阳诏狱,死。

  《东观汉记》曰:蔡君仲,汝南人。王莽乱,人相食。君仲取桑椹,赤黑异器。贼问所以,君仲云:"黑与毋,赤自食。"贼义之,遗米二斗,受而不食。

  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陈留申屠蟠,耻郡无处士,遂闭门养志,处蓬室,依大桑树,以为栋梁。

  又曰:河内高弘为琅琊相,妻子不历官舍,桑杯盛浆。

  又曰:汝南尹昆为汝阴功曹令,新到官,问曰:"园中有桑,以饭蚕何如?"昆曰:"非初政所务。"令嘉其言。

  又曰:张湛为渔阳太守,劝民耕种。百姓歌曰:"桑无附枝,麦穗两歧。张君为政,乐不可支。"

  又曰:陈晔为巫令,有惠政,桑生二万馀株,民以为给。

  《魏略》曰:杨沛为新郑长,课民益蓄桑椹、胡豆,积浸得千馀斛。太祖迁天子军,无粮,沛乃进乾椹。后为邺令,赐其生口十人,绢百匹,以报乾椹也。

  《蜀志》曰:先主舍东南角篱旁有桑树,生高丈馀,遥望童童如于小车盖。涂却者皆怪此树非凡,或谓当出贵人。先主少时,同宗中诸儿於树下戏,言:"吾必当乘此羽葆车盖!"

  《晋书》曰:贾后将废愍怀太子,时有桑生於西厢,长数日而枯。十二月,后废太子。

  又曰:刘驎之尚书,质素好道。车骑将军桓冲闻名,辟为长史,固辞。冲常到其家,驎之于树条桑,使者致命,驎之曰:"使君既枉驾光临,宜先诣家君。"冲愧,诣其父。

  又《载记》曰:北燕冯跋下书曰:"匠伯宇无虞,百姓宁业;而田亩荒秽,有司不舒时督察,欲令家给人足,不亦难乎?桑柘之益,有生植稻。此土少桑,人未见其利,可令百姓人植剩一百二十根。"

  崔鸿《前凉录》曰:张天锡为符坚破后归晋,孝武帝问之曰:"北方何物为美?"锡对曰:"桑椹甘香,鸱鸮革响,淳酪养性,人无疾心。"

  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后燕录》曰:初,晃之迁於龙城也,植松为社主。及秦灭燕,大风吹拔之。后数年,社处忽有桑二根生焉。先是,辽川无桑,及廆通於晋,晋求种江南。平川之桑,悉由吴来。

  《齐书》曰:太祖宅在武进,宅南有桑树,擢本三丈,横出四枝,状如车盖。上年数岁游其下,从兄敬宗谓曰:"杆树为汝生也。"

  又曰:沉瑀为建德令,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,四株柿、栗,女丁半之。人咸欢悦,顷之成林。

  又曰:韩系伯,襄阳人也,事父母孝谨。襄阳土俗,邻居种桑树於界上为志。系伯以桑枝阴妨他边界,上开数尺。邻畔随侵之,系伯辄更假种。久之,邻人惭愧,还所侵地,躬往谢之。

  又曰:扶桑国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,在中国之东。其土多扶桑木,故以为名。扶桑似桐,初生如笋,国人食之。实如梨而赤绩,其皮为布,以为衣,亦以为绵,以扶桑皮为纸。

  《三国典略》曰:贼宋子仙召吴令沉景令掌书记,景固辞以疾。子仙怒,命斩之,景解衣就戮。碍於路间桑树,乃更牵往他处。或救之,获免。

  又曰:齐长广郡厅梁木忽作人像,太守恶而刷去之,明日复出。乡人伐枯桑树,於中得死龙,长尺馀。识者以为,长广,齐太上王本封也,齐氏木得龙为吉像,木枯龙死,非吉徵焉。

  《隋书》曰:齐河清中定令,丁给永业二十亩,为桑田,其中种桑五十根,榆三根,枣五根。土不宜桑者,给麻田,如桑田法。

  《唐书》曰:李龙誉居家,以俭约自处。每谓子孙曰:"吾性不好货财,遂至贫乏。然吾解ī城有赐田十顷,耕之可以充食;桑若干根,彩之可以充衣。"

  《家语》曰:殷太戊之时,道缺法圯,以致天殃孽,桑穀生朝,七日大栱。占者曰:"桑谷野木而生于朝,意者朝亡乎?"太茂恐骇,侧身修德。

  《范子计然》曰:桑叶出三辅。

  《列子》曰:晋文公会欲伐卫,公子鉏仰而笑。公问:"何笑?"曰:"臣之邻人有送妻適私家者,道见桑妇,悦而与言,然顾视其妻,亦有招之者。臣窃笑此也。"公寤其言,乃止,引师还,未至而有伐蒲氨鄙者。

  《孟子》曰:孟子谓梁惠王曰:"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"

  《孙子卿》曰:孔子適楚,於陈、蔡之间,七日不食,曰:"居不隐者思不生,身不佚者志不广。汝庸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?"

  《韩子》曰:子产开亩树桑,郑人谤訾。

  《邹子》曰:季夏取桑柘之火。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伊尹之母居伊水上,孕,梦有神告之曰:"臼出水而东走,无顾!"明日,视臼中出水,告其邻,东走,顾其邑尽为水,身因化为桑。有莘氏彩桑,得婴儿於桑掷晷,献之於君。君命乳之,命之曰伊尹。

  又曰:季春之月也,命野虞毋伐桑柘。(野虞,主林官也。桑与柘,皆可养蚕,故命其官,使民不得斫伐。)鸣鸠拂其羽,戴胜降于桑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原蚕一赎再登,非不利也。(登,成也。)然王法禁之者,为其残桑也。(残,害也。)

  又曰:扶桑在旸州,日所拂。(此东方十日所出,扶桑在旸谷中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也。)

  《山海经》曰:宣山上有桑,大五十尺,围五丈,其枝四衢,(枝交誓出。)叶大尺余,赤理青叶,名曰帝爬戤桑。(郭璞症曰:妇人主桑,故以名也。)

  又曰:东北海外圆丘南有三桑,无枝,皆高百仞。

  又曰:旸谷上有扶木,(郭璞症曰:扶桑。)十日所浴。

  《穆天子传》曰:甲寅,天子作居范宫,(范,离宫别名。)以观桑者,(《诗》曰:桑者闲闲兮。)乃饮於桑中。(桑林掷晷。)天子命桑虞(主桑者也。)出桑者,用禁暴民。(不得令妾割犯桑也。)

  《神异经》曰:东方有树焉,高八十尺,敷张自辅,叶长一丈,广六七尺,曰扶桑。有椹焉,长三尺五寸。

  任昉《述异记》曰:桓冲为江州刺史,遣人周行庐山,冀睹灵异。陟崇巘,有一湖,匝生桑树。湖有败、赤鳞鱼。使者渴极,欲往饮水。赤鳞张鬛向之,使者不敢饮。

  《列女传》曰:鲁秋胡子纳妻五日,而官於陈。后归,未至家,见路旁有美妇人,方彩桑。秋胡悦之,下车愿托桑阴下,妇人彩桑不辍。秋胡曰:"力田不如逢年,刀桑不如见郎。今吾有金,愿与夫人。"妇人不受。胡乃归,母呼其妇,乃向彩桑者也。数胡之罪,而自投於河。

  又曰:齐瘤女者,齐东郭彩桑之女,项有大瘤。闵王游至东郭,百姓尽观,独瘤女彩桑如故。王怪,召问之,对曰:"受父母教彩桑,不受教观大王。"王曰:"杆奇女!"悦,聘迎之。

  又曰:东辨女者,陈国彩桑之女也。晋大夫解居甫使於宋,(解居甫,宋大夫。)道过陈,遇彩桑之女,止而戏之,曰:"女为我歌,吾将舍女。(舍,置。不留女也。)"彩桑女乃歌曰:"墓门有棘,斧以斯之。夫也不良,国人知之。"

  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何祗梦桑生井中,解者曰:"桑字四十八,君寿恐不可过此。"祗四十八而卒。

  《荆州先贤传》曰:庞士玄师事司马德操,不矜小名,众莫掷戟。德操蚕月躬彩桑后园,士玄助之,因与谈继世废兴,其言若神,遂移日忘餐。德操於是异之。

  《甄异传》曰:沛国张伯远,年十岁时,病亡。见泰山下有十馀小儿,共推一大车,车高数丈,伯远亦推之。时天风暴起扬尘,伯远因桑枝而住,闻呼声,便归,遂苏,发中皆有沙尘。后年大至泰山,识桑如死时所见。

  《世贽记》曰:扶桑在碧海中,上有天帝宫,东王公所冶。有椹树,长数千丈,二千围,两两同根,更相依倚,故曰扶桑。仙人食其椹,椹体作金色。其树虽大,椹如中夏桑椹也,稀而色赤。九千岁一生实耳,味甘香。

  《玄中记》曰:天下之高者,扶桑,无枝木焉。上至天,盘蜒而下,屈通三泉。

  《括地图》曰:化民食桑,二十七年化而自裹,九年生翼,十年而死。

  《石虎邺中记》曰:桑梓苑中,尽种桑。三月三日及蚕时,虎皇后将宫人数千,出彩桑,游戏其下。

  《氾胜之书》曰:种桑:五月取椹,著死晷濯洒,取子阴干之。好治肥田十亩;荒久不耕者,先好耕治之。黍、椹子各三升,合和种之。黍、桑当顷俱生,锄之,桑令稀疏调适。黍熟获之,桑生正与黍高下平,因以利镰历地刈之,曝令燥。后有风调,放火烧之,常逆起火。桑至春生,一亩食三簿蚕。

  《神仙传》曰:麻姑谓王方平云:"吾见东海三为桑田。"

  《本草经》曰:桑根旁行出土上者,名伏蛇,治心痛。

  《神农本草》曰:桑根白皮,是今桑树根上白皮。常以四月彩。或彩无时,出见地上,名马领,勿取,毒杀人。

  《典术》曰:桑木者,箕星之精。

  《楚辞》曰:衣摄枼以储与兮,(摄枼、储与,不舒展之貌。)左祛絓于扶桑,(祛,袖也。得已衣服长大,摄枼,储与,不得舒展。得能弘广,不得施用。东行则左袖絓于扶桑,无所不伏。)右衽拂于不周兮,六合不足以肆行。

  又曰:路室爬戤方桑,(路室,客室。)孔子过之以自待。(言孔子出,过于客舍,其女方彩桑,一心不视,若贞信,故以自待。)

  《古诗》曰:枯桑知天风,海死戟天寒。

  繁钦《桑赋》曰:上似华盖,紫极比形;下像凤阙,万桷一楹。

  陆机《桑赋》曰:初,世祖武皇帝为中垒将军,植剩一株。世更三代,年渐三纪,绿叶兴而盈尺,崇萄宣而增寻。

  曹植《艳歌》曰:出自蓟北门,遥望胡池桑。枝枝自相值,叶叶自相当。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
 

卷九百五十六 ◎木部五

 

  ○榆

  《毛诗》曰:《东门之枌》,疾乱也。幽公荒淫,男女弃其旧业,亟会於道路,歌舞於市井尔。东门之枌,(枌,白榆也。)宛丘之栩,子仲之子,婆娑其下。

  又《山有枢》曰:山有枢,隰有榆。

  《毛诗义疏》曰:驳马,梓榆也。驳荦,(吕角切。)遥视似驳马。

  《周礼·秋官》曰:烜氏四时变国火,春取榆、柳之火。

  《礼记·内则》曰:芾、荁、枌、榆、免、薧、氵修、瀡以滑之。(榆白曰枌。)

  《春秋玄命苞》曰:三月榆荚落。

  《春秋运斗枢》曰:玉衡星散为榆。

  《尔雅》曰:藲,荎。(音殴、迭。郭璞曰:《诗》云:"山有枢",今之刺榆。)无枯,其实荑。(姑,榆也。生山中。叶圆而厚。剥皮,合渍之,其味辛香,所谓芜荑也。)

  《说文》曰:榆,白枌也。梗,山枌榆,有刺荚,可以为芜荑。

  《史记》曰:凡望云气,平望在榆上下,千馀二千里也。

  《汉书》曰:高祖祷丰枌榆社。(张晏曰:枌榆社,在丰东北三十里。或曰:枌榆,乡名也,高祖里社也。)

  又《天文志》曰:成帝河平玄年,旱伤麦,民食榆皮。

  又《循吏传》曰:龚遂为渤海太守,劝民务农桑,令口种榆一树。

  《魏志》曰:郑泽为魏郡太守,百姓乏材木,乃课种榆为篱。

  《后魏书》曰:太祖道武皇帝讳珪,七月七日生三合陂北。明年有榆生於埋胎处,遂成林。

  又曰:桓帝曾中蛊,呕吐之地,乃生榆木。

  《赵书》曰:从幽州大道滹沱造浮桥,植行榆五十里,置行宫。

  《管子》曰:五沃之土,其榆条长。

  《庄子》曰:鹊上高城之垝,而巢於高榆之颠,城坏巢折,陵风而起。故君子之居世也,得时则义行,失时则鹊起。

  《淮南万毕术》曰:八月榆檽,(音而。)令人不饥。(注曰:以美酒渍榆檽,曝乾,以渍粱米、紫苋实,蒸令相合。欲不食者,三指撮酒以服之,即不饥耳。)

  《韩诗外传》曰:楚庄王将伐晋,曰:"敢谏者死!"孙叔敖进谏曰:"臣园中有榆,榆上有蝉。蝉方奋翼悲鸣,饮清露,不知螳螂之在后,曲颈欲食之;螳螂方欲食蝉,不知黄雀在后,举头而欲啄之;黄雀食螳螂,不知童子挟弹在榆下欲弹之;童子方弹黄雀,不知在前有深坑,后有掘株也。"楚乃息伐。

  桓谭《新论》曰:刘子骏信方士虚言,为神仙可学。余见其庭下大榆树,久而剥折,指谓曰:"彼树无情,然犹朽蠹,人虽欲爱养,何能使之不圣?"

  《博物志》曰:食枌榆,则眠不欲觉。

  《晋宫阙名》曰:华林园,榆十九株。

  《杂五行书》曰:舍北种榆九株,蚕大得。

  《广志》曰:有姑榆,有榔榆。榔榆无荚,材又任车用,至善。青蠡者出渤海东,先以供官。

  《石虎邺中记》曰:襄国邺路,千里掷晷,夹道种榆。盛暑之月,人行其下。

  《邹子》曰:春取榆柳之火。

  《氾子计然》曰:芜荑出地,赤心者善。

  《汜胜之书》曰:种禾无期,因地为时。三月榆荚雨时,高地强土可种禾。

  崔实《四民月令》曰:二月榆荚成者,收乾以为酱。随节早晚,勿失其时。

  《梦书》曰:榆为人君,德至仁也。梦彩榆叶,受赐恩也;梦居树上,得贵官也;梦其叶滋茂,福禄存也。

  《古乐府诗》曰:天上何所有?历历种白榆。

  应璩《与庞惠恭书》曰:见所上利民之术,殖济南之榆,栽汉中之漆。

  嵇康《养生论》曰:豆令人重,榆令人暝,愚智所知也。

  ○桐

  《易纬》曰:桐枝濡毳,而又空中,难成易伤,须成气而后华。

  《尚书·禹贡》曰:峄阳孤桐。(峄山之阳,特生桐,中为琴瑟。)

  《毛诗·卷阿》曰:梧桐生矣,於彼高岗。(梧桐,柔木也。)

  又《定之方中》曰:树之榛栗,椅桐梓漆,爰伐琴瑟。

  《诗义疏》曰:梓实桐皮曰椅,今民云梧桐也。有青桐、白桐、赤桐。白桐宜琴瑟,今云南牂牁人绩以为布。

  《礼记·月令》曰:清明之日,桐始华。(《周书》曰:不始华,岁有大寒。)

  《礼斗威仪》曰:君乘祸狞蘘王,其政平,梧桐为常生。

  《尔雅》曰:榇,梧也。(今梧桐。)荣,桐也。(即梧桐。)

  《后汉书》曰:蔡邕行泰山,见爨桐,闻爆声,曰:"杆良木也!"取而为琴。

  《齐书》曰:豫章王於邸起山,列种桐竹,号为桐山。武帝幸之,置酒为乐。

  《管子》曰:五沃之土,其木宜桐。

  《庄子》曰:外乎子之神,劳乎子之精,倚树而吟,据梧而瞑。(神不休於性分之内则外矣,精不正於自足之极则劳矣。故行则倚树而吟,坐则据梧而瞑。言有情者之自困。)

  又曰:鹓雏发南海,而飞到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竹实不食。

  又曰:空门来风,桐乳致巢。(司马彪注曰:门户空,风喜投之;桐子似乳,着叶而生,乌喜巢之。)

  《孟子》曰:今有场师,舍其梧槚,养其樲棘,则为贱场师矣。(弃大取小。)

  《吕氏春秋》曰:成王与唐叔虞燕居,援桐叶以为圭,曰:"以此封汝。"虞喜,以告周公。周公请封虞,成王曰:"余与虞戏也。"周公曰:"臣闻之,天子无戏言。"於是遂封叔虞於晋。

  《淮南子》曰:智有所不足,故桐不可以为弩。

  又曰:夫以巨斧击桐薪,不待利时良日而后破之;加巨斧桐薪之上,而无人力之奉,虽顺招摇挟刑德,(招摇,斗杓也。刑,十二辰;德,十日也。)而弗能破者,以其无势也。

  《淮南万毕术》曰:桐木成云。(取十石瓦罂,满中水,置桐罂中,盖之,三四日,气如云作。)

  董仲舒《请雨书》曰:秋以桐鱼九枚。

  《风俗通》曰:梧桐生於峄山阳岩石之上,彩东南孙枝为琴,声甚清雅。

  《遁甲经》曰:梧桐不生,则九州异君。(梧桐以知日月正闰,生十二叶,一边有六叶。从下数,一叶为一月,至上十二叶。有闰,十三叶小余者,视之,则知闰何月也。不生,则九州各异君,天下不同也。)

  《王逸子》曰:木有扶桑、梧桐、松、柏,皆受气淳矣,异於群类者也。

  《秦记》曰:初,长安谣云:"凤皇凤皇,止阿房。"符坚遂於阿房城植桐数万株,以待之。其是,慕容冲入阿房城而止焉。冲,小字凤皇。

  《广志》曰:梧桐有白者。剽国有白桐木,其叶有白毳。取其毳,淹渍缉,织以为布。

  《游名山志》曰:吹台有高桐,皆百围。峄阳孤桐,方此为劣。

  《邹山记》曰:邹山,古之峄山,鲁穆够阅为邹。今邹山峄阳犹多桐树。

  《齐地记》曰:城北十五里,有梧台,即梧宫也。

  《论衡》曰:李子长为政,欲知囚情,以梧桐为之像囚形,乃凿地为坎,卧木囚其中,曰:"罪若正,木囚不动;若有冤,木囚动。"出人之精诚着木人也。

  《华阳国志》曰:益州有梧桐木,其华彩如丝,人绩以为布,名曰:华布。

  沉怀远《南越志》曰:青桐华颇似木绵,而辉重过之。

  《晋宫阁名》曰:华林园,青、白、桐三株。

  伏侯《古今注》曰:昭帝玄凤三年,冯翊人献桐枝,长六尺九,枝枝一叶。

  《异苑》曰:晋武帝世,吴郡临平岸崩,出一石鼓,打之无声。以问张华,华云:"可取蜀中桐材,刻作鱼形,扣之则鸣矣。"於是如言,音闻数十里。

  又曰:句章吴平门前,忽生一株青桐树,上有谣歌之声。平恶而斫杀。平随军北征,首尾三载,死桐倏自还立於故根之上。又闻树颠空中歌曰:"死树今更青,吴平寻当归。適闻杀此树,已复有光辉。"平寻归,如鬼谣。

  祖台之《志怪》曰:蹇保至檀丘坞上北楼宿,暮鼓二中,有人着黄练单衣、白帢,将入人炬火上楼。保惧,藏壁中。须臾,有二婢上,使婢迎一女子上,与白袷人入帐中宿。未明,白袷人辄先去。如是四五宿。后向晨,白祫人才去,保因入帐中,持女子问:"向去者谁?"答曰:"桐侯郎,道东庙树是也。"至暮鼓二中,桐郎来,保乃斫取之,缚着楼柱。明日视之,形如人,长三尺馀。槛送诣丞相,渡江未半,风浪起。桐郎得投入水,风波乃息。

  《齐民要术》曰:梧桐,山石间生者,为乐器则鸣。

  《瑞应图》曰:王者任用贤良,则梧桐生於东厢。

  桓谭《新论》曰:神农、黄帝,削桐为琴。

  任昉《述异记》曰:梧桐园,在吴夫差旧国也。一名琴川。梧园宫,在句容县。传云吴王别馆,有楸梧成林焉,其梧子可食。《古乐府》云:"梧宫秋,吴王愁"是也。

  崔琦《七蠲》曰:爰有梧桐,生於玄溪。傅根朽壤,托险生危。

  枚乘《七发》曰: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,中郁结而轮菌,根扶疏以分离。

  魏明帝《猛虎行》曰:双桐生空井,枝叶自相如。通泉溉其根,玄雨润其柯。绿叶何蓩々,青修视曲阿。

  张协《七命》曰:寒山之桐,出自太冥。含黄钟以吐幹,据苍岑而孤生。

  《古诗》曰:井梧栖灵风。

  ○杨柳上

  《易大过》"九二"曰:枯杨生稊,老夫得其女妻。

  焦赣《易林·豫之晋》曰:鹊巢柳树,鸠夺其处。任力劣薄,天命不祜。

  《毛诗·彩薇》: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(杨柳,蒲柳也。)

  又曰:《东门之杨》刺时也。婚姻失时,男女多违,亲迎女犹有不至者也。东门之杨,其叶牂牂。(牂牂然,盛貌。)

  又《南山有台》曰:南山有桑,北山有杨。乐只君子,邦家之光。

  又《小弁》曰:芤彼柳斯,鸣蜩嘒嘒。(柳木茂盛则多蝉。)

  又曰:《菀柳》,刺幽王也。暴虐无亲,而刑罚不中。有菀者柳,不尚息焉?(有菀然柳叶茂盛之柳,行路之人岂有不庶几欲就掷旯息?)

  又《东方未明》曰:折列蕻圃。(柳,弱脆之木;樊,藩也。折以藩圃,无益也。)

  《毛诗疏义》曰:"杨之水,不流束蒲。"蒲柳之木二种,一种皮正青,一种皮红白,可为箭竿。《左传》曰:"董泽之蒲。"令人以为春苋,可为矢。

  又曰:树杞,杞柳也。生水旁,树如柳,叶粗而白,木理微赤。今人以为车毂。今其水旁,鲁国泰山、汶瞬颠路,纯杞柳也。

  《大戴礼》曰:正月柳梯。(梯者,发叶也。)

  《尔雅》曰:柽,河柳。(郭璞注曰:河旁赤茎水杨也。)旄,泽柳(生泽中者。)杨,蒲柳。(《诗》云:杨柳依依。《传》曰:董泽之蒲也。)

  《汉书》曰:上林苑中,大柳树断卧地,一朝起,生枝叶。有虫食其叶,为字曰:"公孙病已立。"眭孟以为:木,下民之像,当有废故之家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。及昭帝崩,无嗣,大臣迎立昌邑王。王即位,淫乱失道,霍光废之,更立昭帝兄卫太子之孙为宣帝。帝本名病已。

  《晋书》曰:王恭,字孝伯,美姿容,人多悦之。或目之曰:"濯濯如春月柳。"

  又曰:嵇康性绝巧,而好锻。宅中有一柳树,甚茂,乃激水圜之。每夏月,居其下以锻。东平吕安服康高致,每一相思,辄千里命驾。

  又曰:太康末,京洛为《折杨柳》之歌,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叹,终以禽获斩截之事。是时三杨贵盛,而被族火,太后废黜,幽死宫中,《折杨柳》之应也。

  又《桓温传》曰:温自江陵北伐,行经金城,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,皆已十围,慨然曰:"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攀枝执条!"泫然流涕。

  《南史·隐逸传》曰:陶潜,字渊明,有高趣。宅边有五柳树,故尝着《五柳先生传》。

  《晋书兴书》曰:陶侃明识过人。武昌道上,通种杨柳,人有窃掷瓴於家。侃见识之,问:"何盗官所种?"于时以为神。

  沉约《宋书》曰:萧惠开为少府,不得志。其内斋前香,草,惠开悉铲除,列种白杨。人谓之曰:"白杨丘墓间所植,奈何於庭院种之?"答曰:"人生不得志,与死人何异!"其年,惠开暴卒。

  《齐书》曰:王敬则初为散骑使魏,於北馆种杨柳。后员外郎虞长曜北使还,敬则问:"我昔种杨柳树,今大小?"长曜曰:"虏中以为甘棠。"

  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